close

2014/05/07

王為敏

台大農業化學博士、前台灣工銀證投顧董事長、寶來證券研發部副總

 

近期看到政府擬禁用農藥「巴拉刈」(Paraquat,一種常用、便宜、有效的除草劑,又稱百草枯)以降低喝農藥自殺率,引發農民強烈反彈,痛批政府不檢討自殺原因,反而怪罪農藥太毒。屏東縣農權會理事長盧同協表示,禁用巴拉刈將造成農業成本大幅提高,影響農民生計,將全國串連抗爭(參照2014/04/23自由時報報導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2934)。另外,也看到台南新化居民以公民愛鄉、環保之名聯署,反對龍燈農業生技公司設廠及生產環保農藥製劑,甚至出現了政治陰謀論,似已影響到賴清德市長聲譽。在這二個事件上,國人再次看到農民生計與環保對抗的二難情形!

筆者擁有農業化學博士學位、係土壤學/土壤化學專業,看到民眾或是環保團體對於農民施用農藥、化肥似是而非的錯誤論調與不管科學事實的責難,希望能用所學知識、根據世界潮流及科學證據,來支持我們台灣的農業並提出建言。

 

「環保農藥」是國際趨勢

今年五月底歐洲議會要進行選舉,民間農業團體呼籲為了維持歐洲農業永續成長,必須制定更符合科學證據、聰明靈活的法規,導引創新的農業技術、保護作物、提升農業人才就業,並維持生產力的農業政策。而作物保護產業(Crop Protection Industry)係在此政策下極具重要性的產業,其中作物保護劑(Crop Protection Chemical)更是佔整體作物保護產業產值的大宗

「環保農藥」(國際稱作植物保護劑)乍看之下,或是從既有的觀念,似乎無法把「環保」和「農藥」劃上等號。然而「植物保護劑」早已是從1990年代末期國際作物保護產業發展至今多年的趨勢,目的是為了減低環境衝擊,並提升或維持農作物的生產力。因此,台灣談「永續農業」發展,不能只一味地反對農藥、化肥的施用,或只推動不具生產力的有機農業,卻不顧農民的生計問題。就像人類生病需要吃藥、治療以恢復健康,農作物也是一樣會生病、會有蟲害的。人類生存需要稻米、小麥、玉米、水果等農作物維生,昆蟲也需要。農作物需要吸取土壤中有效氮、磷、鉀等養份維持生長,一些雜草、稗草等也會來競爭有限的養份。全球近七十億人口與蟲蟲大軍「競食」,還要注意農作物病害的問題、天災的影響、還要對環境友善!餵飽全球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實屬不易!因為,全球目前是處於缺糧狀態!

 

「保護作物」就是「保護農民、保護環境」

農藥(植物保護劑)的研究與世界潮流,早已朝向高效率、殘留時間短、可控制釋放性、對環境友善等安全劑型(formulation)發展。從以往的「殺蟲、殺草、殺菌」的概念,轉向「保護」的概念。「保護」甚麼呢?當然是保護農民、保護環境、也確保農作物收成!

打個比方,人類癌症化療藥物的發展,從小分子化學藥(好壞細胞通殺)進展到較具專一性的標靶藥物;有些生技公司會把專利過期的老藥,利用微脂體(liposome)包覆藉以提高專一性、提升藥效來進行改良。從西藥演進的趨勢來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只殺壞因子、降低副作用提高安全性!這也是目前國際生技製藥業者以及生物藥學專家努力發展的目標。然而,不論是哪一類型的藥物,都必須要經過各國FDA 的嚴格把關,才可能核准上市!

同樣地,植物農藥的發展也類似人類用藥,從傳統化學農藥,到改良劑型成為具高效性、安全性的環保農藥(植物保護劑)、以及生物性農藥等,隨著人類回歸友善環境的普世價值,各國環保署(EPA)均會制定嚴格的法規把關。在保護作物的同時,也避免傷害到農民與環境。農藥(植物保護劑)要拿到環保署或是農委會核准的登記證,更是必須投入大量的研究費用,做一整套環境的、食物鏈的衝擊研究,需要「一整套」的科學數據資料庫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就好像人體用藥的首要條件是要評估該藥對於人體的安全性,單是農藥化學分子本身是無法取得藥證的。

 

農藥必須是安全劑型、友善環境,並有「一整套」科學數據證明才能取得登記證

至於農藥的研發製程上,目前只有幾家國際大廠有能力和財力可研發出完全新的化學成分的農藥。台灣每年登記許可的新藥也寥寥無幾。其實,目前的國際趨勢,就以「老藥新用」的方式來進行製劑劑型的改良(就是學名藥),這個方向是非常適合台灣的中、小型農藥廠商來投入。一方面毋須花鉅額的成本研發新藥,另一方面在製備過程中,汙水的排放也比做原料藥少得多。

拿已專利過期的原藥(類似西藥的原料藥)來做劑型改良,因為已經不是100%的原藥,所以在製程上需要「額外」添加一些佐劑、或是用一些界面處理劑(surfactant)來改變原藥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此外,更先進的製程可利用原藥的複配,以及產品中雜質的控制,藉以提升藥效,且符合安全性。不論是何種製程,其終端產品(也就是製劑)皆已大幅降低直接使用原藥毒性與環境汙染的風險,這就是「安全劑型」。當然,要證明是否安全,不是廠商說了算,是需要做「田間試驗」取得數據且符合法規登記要求的。以上所述,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然而台灣目前的現況是很少廠商願意花錢去進行研發並建立龐大數據庫的。

可以拿電視廣告中熟悉的感冒糖漿來做個比方。各種品牌的感冒糖漿很多,而對治療感冒症狀的有效成分(active ingredient)是乙醯胺酚(就是普拿疼),每60C.C含約900毫克或更低劑量(一天的安全極量8000毫克),其它就是添加一些較容易下嚥的糖分或是食用色素等,但大部分是溶劑,也就是水。我們絕對不可能服用100%的乙醯胺酚來治療感冒,那跟自殺沒甚麼兩樣!但是「糖漿」這個劑型,已是大幅降低純化學藥物毒性的產品,也必須經過人體臨床試驗,或是學名藥BA/BE 試驗,以確保人體安全,政府衛生單位才可能核准上市。

就以農民常用的廣效性殺蟲劑「納乃得」為例,英文通用名稱是Methomyl,其原藥是白色晶體粉末,已經是個專利過期很老的藥了。按照傳統農藥毒性分類可說是高毒性(highly toxicity)的。一聽到高毒性,大家似乎就繃緊神經了但是當其配製成為含原藥40%的水溶性劑型,就成為中等毒性,而且Methomyl本身是很容易分解的。所以,美國、歐盟等環保先進國家把Methomyl列為「高毒性、但是乾淨」(high toxicity but clean)的植物保護劑。因此,現代農藥的觀念,已不能只是用毒性高、低來做分類,而必須用「安全劑型」來做管理與登記。

行政院農委會防檢局負責掌管台灣的農藥登記,政策法規上若是進口原藥是一定要登記的但自2007年起政府推動專案委託加工輸出申請,就不需要原藥登記,政府目前也只開放原藥進口,並未開放核准製劑成品進口。所以,若國際大廠如SyngentaBASFDupondDow AgroScience…等,能夠委託台灣廠商進行加工(這已是政府推動的政策),將可提升台灣農藥的製劑水準,符合重要環保國家的認證。只是台灣市場規模實在太小,這些國際大廠願意這樣做嗎?

 

「環保農藥」可以解決全球糧食問題

台灣糧食自給率低於30%大部分仰賴進口大家以為進口的糧食作物是有機的嗎當然不是政府把關讓進口的農產品是無毒安全的才能放行消費者才能吃得安心。所以重點是「無毒安全」!而「無毒」的概念是在於農藥殘留的劑量要符合法規訂定的標準以下。

台灣的可耕地面積達 60~80 萬公頃宣稱有機耕作的面積約 4000 多公頃,大部分仍是用化肥與農藥施用的耕地。台灣農藥產值約80億台幣,雖然不大但農藥卻是讓台灣農民賴以維生不可缺少的資材。目前台灣的稻米耕種,不可能要求農民不使用農藥與化肥,否則產量必定大減我相信沒有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膽敢制訂禁用農藥與化肥的農業政策,因為沒有人擔得起這樣的責任,這可是會動搖國本的!

在此呼籲賴清德市長,為了發展台灣真正的永續農業,並照顧台灣農民,您應該以打造大台南地區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科技農業示範區為己任,追求無毒安全農產品為重要的農業政策。培養未來願意從事農業的回鄉青年成為真正的「科技農夫」,提升栽培技術、推廣正確的田間管理及使用農藥化肥的知識。面對環境問題,更要引進擁有國際尖端農業環保技術與產品的廠商,來提升台灣農業的水準。

期待賴清德市長能秉持科學事實與證據來說話,是為了提升農民收益,維持友善環境政策,相信您必為台灣的未來留下正面的歷史定位。

 

來源:  http://buzzorange.com/2014/05/14/environmental-pesticide-is-good-for-environment-and-farm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tam 的頭像
    rotam

    龍燈的部落格

    rot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